(點擊閱讀)
雙十一,咱們的購物車又滿了。
只是,我們好像變得精明了一點,不再那么看中雙十一當天的折扣,因為平時也有可能有更大力度的折扣。但是,買買買的欲望還是照常有的。
雙十一之前,買300減40,雙十一買200減25的折扣,讓我們又在急急忙忙往購物車里加東西,湊數(shù),等到減到那40元或25元的時候,我們的購物車里已經(jīng)有很多我們不需要的東西。
U女士說:當我情緒低落的時候,只要我一走進商場,渾身的血液仿佛都解凍了,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,渾身上下熱血沸騰,身體也變得輕盈起來,好像整個商場都是自己的,在這個充滿物質(zhì)的商場中,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,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激情與生命力。
這是U女士形容她在進入商場時的感受。
這大概是很多人,特別是女生對購物的狂熱感受。
物質(zhì),能夠點燃我們沉睡的生命力。
小時候開始,我們就在物欲的世界里尋找支柱。
小時候我們想要玩具,想要文具,想要新奇的服裝。
長大后,我們想要衣服,想要奢侈品,想要車和房子等等。
物欲,象征著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連接,需要物質(zhì)來證明我們自己是可以被肯定和需要的。
物欲,也是滿足自己的一種方式。
正常范圍內(nèi)的物欲可以給人一定的解壓,但是過度的物欲卻反而會帶給人痛苦。
女生經(jīng)常打開衣柜,滿柜子的衣服,卻還是沒有衣服可以穿,有的衣服甚至買回來,一次都沒有穿過,還沒剪標,卻被沉到箱子底了。
有的人買很多的包包,不同的款式,配不同的服裝,場合,鞋子也是,各種樣式的鞋子,真正能實用和穿著的其實就那幾雙。
物欲的感受的強弱,象征著我們內(nèi)心缺失的缺口。
我們希望被照顧到,需要被滿足,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戀,這些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,我們需要存在,只有我們自己被照顧到了,才能夠很好很開心的活著,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流動。
所以,這就是為什么,當我們情感受挫的時候,比如失戀的時候,我們回去購物,當我們工作不順心的時候,我們會去購物,當老公不夠關(guān)心自己的時候,我們會去購物。
當壓力無法釋放,當自己無法被外界理解,我們會在能力范圍內(nèi)選擇購物的方式解壓。
但是過度的購物,往往代表著一種與生活對抗的執(zhí)拗。
當我們一個月掙不了一萬元的時候,有部分人可能會實用信用卡的方式來給自己創(chuàng)造一種虛幻的滿足,一種及時的滿足,一種“我偏要,我值得”的滿足。
當購物金額超出現(xiàn)實能力,那么背后的心理狀態(tài)就需要進行探索和調(diào)整。
信用卡的錢,也是要還的。
當一個人狂熱于各種信用卡,導致最后負債累累,越積越多,甚至被銀行納入黑名單的時候,他們還是將內(nèi)心的需求壓制在了心底。
購物成癮行為,暗示著欲望的無法滿足。
在一個世紀以前,德國心理學家Emil Kraepelin就提出了 Oniomania(購物癖)的概念。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后,這一現(xiàn)象才真正開始為精神健康領(lǐng)域所研究。
強迫性購物障礙(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)目前未被列入DSM-5診斷條目,根據(jù)Kellett和Bolton在2009年的定義,強迫性購物是“由不可抗拒、無法控制的沖動引發(fā)過度的、價格高昂的購物,并在購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——通常由負面情感引起,最終導致社會、人際和經(jīng)濟上的困難”。
雖然從字面看上去很像是強迫癥或者沖動控制障礙的一種,但心理學界的研究都傾向于將其劃分為成癮類(Addiction),也就是說,強迫性購物更接近酒癮、物質(zhì)濫用等行為,因此也會被成為消費成癮(spending addiction)。購物狂在買買買的瞬間產(chǎn)生的欣快(euphoria),和有賭癮的人在放下賭注的那一刻的大腦活動類似。
背后的原因是綜合的,有童年沒有被父母重視的缺失,自尊水平低,孤獨,焦慮,抑郁,完美主義等等。
購物是一個表面現(xiàn)象,真正需要探索的是內(nèi)心深處的根本需求。那個問題解決了,自然就不需要太多物質(zhì)來充斥著自己的生活,人也會越過越簡約,越過越自在,不再與人攀比,不再尋求物欲的刺激和快感,不再內(nèi)心空洞和寂寞。
-END -
(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若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,謝謝!)
生活不易,小意與你一起面對! 如果你有什么想和小意交流的, 可撥打400-1999-188,我們在這里等你! 意津心理咨詢咨詢中心由,湖北電視臺《幫女郎在行動》特約心理專家、武漢電視臺影視頻道《九個小伙伴》欄目特約心理專家——賈如棋創(chuàng)辦 “以人為本,立志做中國最好的心理咨詢機構(gòu)。” 業(yè)務(wù)范圍:個體咨詢、團體咨詢、家庭心理咨詢、親子教育、婚姻戀愛咨詢、青少年心理、職場人際關(guān)系、企業(yè)咨詢及EAP服務(wù)、企業(yè)和事業(yè)單位心理相關(guān)培訓、危機心理干預等。 歡迎致電咨詢: 400-1999-188
歡迎在文章評論區(qū)給小意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