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接到一個15歲女孩子的求助電話:“很想逃離家庭,每次寫作業(yè)拖延了,不會做的時候,爸爸就在旁邊不停吼自己,罵自己,說自己笨,說自己蠢,說花錢讓自己讀書都白讀了。
本來自己也想好好學習,但是被罵之后就更不想學習了,現(xiàn)在非常討厭學習,也很恐懼跟爸爸相處,平常稍有做地不對的時候,爸爸就開始發(fā)脾氣。不僅對我發(fā)脾氣,也對媽媽發(fā)脾氣,媽媽也不敢回擊,家里氣氛特別壓抑,自己感覺要呆不下去了?!?/p>
#01
爸爸為何如此粗暴?
1、控制欲
在中國家庭現(xiàn)狀,很多父親在孩子的陪伴、情感支撐、人格培養(yǎng)上面是缺席狀態(tài),而當有跟孩子相處的機會時候,父親會抓住一切可以管教孩子的機會,逼迫孩子按自己方式去生活,來滿足自己對于家庭,對于親子關系的控制感,來彰顯自己作為父親的父權的存在感。
2、情緒失控
暴躁易怒的父親,本身是情緒管理是有問題的,有可能是成長中創(chuàng)傷性事件經(jīng)歷未處理、在外界比如工作中跟他人相處中遇到的壓力情緒未處理,導致爸爸把孩子遷移到家庭里面,讓孩子和媽媽來承載自己內(nèi)在負面情緒。
因為他的認知里,這樣的方式處理對于家人而言是沒有問題的,自己作為父親的角色在為家里付出勞動了,那么家人就需要無條件去接納自己的情緒。
3、無能感
當一個人只能用暴力來解決問題,來發(fā)泄情緒,本身內(nèi)在是很無能的,因為他只能用單一粗暴的方式來去應對關系、應對周遭的問題。他無法用一套更完善、更靈活方式來應對孩子的教育問題,夫妻關系問題等。
#02
媽媽在其中起了什么角色?
面對爸爸的粗暴,很多媽媽會習慣于隱忍,并且會給孩子爸爸找很多合理化的理由來勸說孩子,比如爸爸因為壓力大,爸爸說這些話也是希望你能學習更好,你要理解爸爸的苦衷,爸爸也不容易等。
這種方式會讓沒有消解的情緒再一次積累在家庭內(nèi)部,不停流動,最后在孩子那里形成巨大的情緒漩渦,孩子感覺到被家庭陰郁的氛圍籠罩著,在情緒的漩渦里消耗著能量。
有部分媽媽也會選擇回避,說那就不讓爸爸發(fā)脾氣,離爸爸遠點,做好自己的事情,會找各種理由讓爸爸少接觸孩子,盡量減少親子互動的機會。
這樣的方式看似保護了孩子,但同樣也是回避了家庭里的根本性問題,也會讓孩子習得相同的應對模式,遇到問題回避就可以。
意津心理首席專家賈如棋說:
很多時候孩子是在替家庭生病,如果不解決生病的主因,不解決父母自身的問題,孩子就會習得和沿襲父母的方式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,用原生家庭舊有模式去面對在學習、生活乃至以后工作、家庭關系中的問題。
對父母來說唯一能做的是,家庭里需要父母雙方共同直面問題,一起改變,才能真正帶動家庭整體改變。而往往打破這個局面的,需要父母中至少一方能堅定站出來,去抗爭這種錯誤的模式,才有可能突破這個僵局和牢籠!
——END——
文字來源:意津心理
(未經(jīng)授權,禁止轉(zhuǎn)載改編,侵權必究)
聯(lián)系我們
意津心理武漢總部
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:400-1999 188
武漢總部咨詢熱線:027-8588 3199
意津EAP服務熱線:027-8588 0900
武漢總部地址: 武漢市江漢區(qū)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
意津心理孝感分部
孝感分部專用熱線:199 4767 2990
孝感分中心地址:孝南區(qū)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