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接到一個孩子姐姐的電話,姐姐說妹妹初二,最近狀態(tài)不好,情緒很低落,學習無法專注,在學校感到很難受,妹妹想看心理咨詢。我們的助理老師跟孩子姐姐及時預約好時間,但在咨詢前一天,姐姐回電說孩子媽媽不同意,她們來不了。于是我們嘗試讓姐姐把家長電話給我們,我們?nèi)プ鲆欢ǖ臏贤?,希望可以幫到妹妹,但遺憾的是姐姐說孩子媽媽不相信心理咨詢,不愿意接電話。于是妹妹失去了可以及時求助的機會和途徑。我們不禁感到惋惜。
為什么這位母親對心理咨詢?nèi)绱瞬恍湃文兀?/p>
#01
過度恐懼心理
大多數(shù)家長覺察到孩子可能心理狀態(tài)出問題時,就會有一股巨大的恐懼籠罩在心里,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應該出問題??!平常都挺好的,怎么突然就出問題了呢?是不是孩子小題大做?是不是受班里同學影響?是不是孩子看了一些負能量的東西?
家長極力想從外界找很多原因來掩飾內(nèi)在的恐懼。但孩子出問題肯定不是當下才突然出現(xiàn),只是當下爆發(fā)了而已,之前肯定有大量信號家長選擇性忽視了。意津心理首席專家賈如棋教授曾說:“從來沒有所謂的晴天霹靂,很多問題在顯現(xiàn)前都有很長的潛伏期!”
而這種過度恐懼,會讓家長走向兩個極端,一種就是“病急亂投醫(yī)”,沒有弄清楚孩子的問題,就用各種道聽途說的言論觀點,或者輕信網(wǎng)上碎片化信息去處理,比如孩子只是問題苗頭初期,就立馬帶孩子去看各種精神科,反復多次,最后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沖擊,引發(fā)孩子強烈的反感和抵觸。
另一種就是掩耳盜鈴,覺得繼續(xù)忽視、繼續(xù)讓孩子壓抑情緒就可以,因為不想看見問題,這樣問題就不存在。
#02
對心理學知識的無知與匱乏
由于對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匱乏,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狀態(tài)變化都無法察覺,甚至無法用科學的角度去理解。比如孩子說難受,睡不著,壓力大等,家長就會用常人視角去看待問題,覺得是孩子無病呻吟,甚至壓制孩子去表達情緒、表達內(nèi)在感受,說“你哪有什么問題,自己忍著,別人都沒問題,怎么就你這樣?”
當孩子提出想接受心理咨詢,想去尋求專業(yè)幫助時,家長因為對心理咨詢的理解誤區(qū),認為去看心理咨詢就是有精神疾病,就是代表有病,或者認為心理咨詢都是騙人的。在這種局限的認知下,對孩子提出的求助信號視而不見。最后很可能因為家長的無知和短視,而讓孩子喪失了******干預時機。
#03
家長無法面對自己教育的失敗
當孩子出現(xiàn)心理問題,家長不想向外界尋求幫助,一味用自己方式去處理,背后可能存在家長不想承認、無法接受自己可能在孩子教育上是失敗的,無法接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父母。
這樣的父母很多時候是把孩子的好壞與否,與自己存在價值進行綁定,對自己作為父母的角色有完美的預設,對孩子同樣有完美的期待。而當孩子呈現(xiàn)出有問題,也就是不完美時候,家長的自戀體極大受挫。
而無法接受失敗的父母,注定也無法接受孩子可能有失敗的時候。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門無法趨于完美的學問,沒有哪個家長能自詡自己的教育沒有任何問題,而只有愿意不斷成長的父母,才能真正跟孩子一起成長,一起面對問題。
#04
寫在最后
當孩子出現(xiàn)問題,家長首先是要冷靜下來,尋求科學的救助途徑。家長切記,不能用自己錯誤的認知去理解孩子,也不能因為恐懼而掩耳盜鈴,因為很多時候問題在初期沒有及時處理,沒有得到有效干預,就會一直遺留到孩子成年后,遺留到孩子將來的人生中。
意津心理首席專家賈如棋教授說:“問題不會因為忽略、隱藏而消失,問題只有被看見才有可能被解決?!?/p>
聯(lián)系我們
意津心理武漢總部
意津24小時咨詢熱線:400-1999 188
武漢總部咨詢熱線:027-8588 3199
意津EAP服務熱線:027-8588 0900
武漢總部地址: 武漢市江漢區(qū)菱角湖萬達A2座寫字樓2101室
意津心理孝感分部
孝感分部專用熱線:199 4767 2990
孝感分中心地址:孝南區(qū)亞飛廣場4單元1303室